中聯重科股份有限公司創立于1992年,主要從事建筑工程、能源工程、環境工程、交通工程等基礎設施建設所需重大高新技術裝備的研發制造,是一家持續創新的全球化企業。中聯重科成立20年來,年均復合增長率超過65%,為全球增長*為迅速的工程機械企業。公司生產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13大類別、86個產品系列,近800多個品種的主導產品,為全球產品鏈*齊備的工程機械企業。公司的兩大業務板塊混凝土機械和起重機械均位居全球前兩位。公司注冊資本77.06億元,員工3萬余人。2012年,中聯重科下屬各經營單元實現收入過900億元,利稅過120億元。
產業布局
中聯重科的生產制造基地分布于全球各地,在國內形成了中聯科技園、中聯麓谷工業園、中聯華泰工業園、中聯渭南工業園、中聯華陰(華山)工業園、中聯上海(松江)工業園、中聯沅江工業園、麓谷第二工業園、中聯灌溪工業園、中聯望城工業園、中聯德山工業園、中聯泉塘工業園、中聯漢壽工業園等十三大園區,在海外擁有意大利CIFA工業園。公司在全球40多個國家建有分子公司,以及營銷、科研機構,為全球6大洲80多個國家的客戶創造價值,擁有覆蓋全球的完備銷售網絡和強大服務體系。
中聯重科是中國工程機械首家A+H股上市公司。未來,公司將以資本為紐帶,強化海外資源整合和市場投入,在歐洲、南亞、西亞建立更為完善的備件中心,在歐洲、西亞、南亞、東南亞及北美洲建立更為先進的制造中心,在歐洲、南美洲、南亞、東亞建設更加貼近客戶的研發中心。
體制創新
作為科研院所轉制企業,中聯重科不斷推進改革,形成了科研支持產業、產業反哺科研的良性體制機制,成為國有科研院所改制的典范;作為建立了現代企業制度的上市公司,中聯重科通過重組并購,參與到傳統國企的改革、改組、改造之中,在老企業植入新機制、新技術,取得了經濟和社會的雙重效益。
中聯重科開創了中國工程機械行業整合海外資源的先河;利用資本杠桿,在全球范圍內整合優質資產,實現快速擴張,并構建全球化制造、銷售、服務網絡。截止目前,中聯重科9次國內外并購,均取得卓越成效 。其中,2008年并購世界第三大混凝土機械制造商意大利CIFA公司,使公司成為中國工程機械國際化的先行者和*,該宗并購整合也作為經典案例進入哈佛大學課堂。
技術創新
中聯重科的前身是原建設部長沙建設機械研究院,擁有50余年的技術積淀,是中國工程機械技術發源地。傳承*科研院所的技術底蘊和行業使命,中聯重科堅持“高端導入、重點突破、全面趕超”科技創新戰略,通過高端技術創新體系不斷攻克工程機械行業世界性科研難題,推出許多*產品,持續推動行業技術進步,被科技部、工信部、財政部等國家部委認定為全國首批“國家創新型企業”、“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獲得我國混凝土機械行業*個國家科技進步獎。
公司是國際標準化組織/起重機技術委員會(ISO/TC96)秘書處承擔單位,代表國家在國際標準化組織ISO中履行流動式起重機、塔式起重機的國際表決和國內歸口職責
公司研發投入占年營業收入5%以上,年均產生約300項新技術、新產品,對公司營業收入的年貢獻率超過50%。僅在2011年,中聯重科就推出了全球*長碳纖維臂架泵車、全球*大履帶式起重機、全球*大塔式起重機及全球*大噸位單鋼輪振動壓路機等*產品。
文化創新
中聯重科企業文化核心理念是“至誠無息,博厚悠遠”,“誠”是中聯重科的事業原點和價值坐標。在核心理念統領下,形成了“一元、二維、三公、四德、五心、六勤、七能、八品”的文化體系。
在國際化進程中,中聯重科對“至誠無息,博厚悠遠”的文化內涵進行著不斷的創新和豐富。在海外資源整合過程中,中聯重科以“包容、共享、責任”的理念,贏得了國際社會的認同和歡迎,意大利總統納波利塔諾親自為董事長詹純新先生頒發“萊昂納多國際獎”,刷新了中國企業走出去的國際形象。
公司榮譽
中聯重科上市以來,在上海、深圳上市公司綜合績效排名前列,2012年,中聯重科憑借優異的公司治理,第五次捧得“金圓桌”*佳董事會獎,成為中國工程機械行業上市公司唯一上榜企業及滬深股市獲該獎項次數*多的上市公司;排名2012年“福布斯全球企業2000強”779位,全球工程機械行業第6位,2012年度中國機械工業百強第4位。
中聯重科招聘要求怎么樣:中聯重科都在招什么人? 招聘類別電子/電器/通信技術類最多,占36%,什么學歷能進?本科最多,占62%,學歷要求高嗎?碩士占28%,博士占7%,工作經驗有什么要求?5-10年最多,占34%,工作地區在哪?長沙最多,占82%。
收錄 23 家公司 ,12 人關注
收錄 49 家公司 ,9 人關注
收錄 248 家公司 ,5 人關注
恭喜您,提交成功!
您的編輯正在審核中,1個工作日內,會以郵件通知您結果
提交失敗。